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南國暖陽下 蓋一座充滿「相信」的學校

2022-07-07
2023-11-09

擁有「世界的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爵士,曾提及「學校」對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無論科技再進步,「學校」仍會是重要的學習場所。為了讓下一代的天賦得以自由發揮,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學校應該如何運作。

 

一間學校的組成,並非只有硬體設施與僵化的教育系統與規範。學校的有效運作,倚靠的不只是政策與命令,而是人與人互動交織而成的風景——師長與學生共同創造的學習經驗。讓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天賦,是每一間學校的使命。

 

「教育並不發生在立法機關的會議室裡,也不藏身於政客的華麗辭藻中。教育只存在於真正的學校裡,只存在於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中。」——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

 

具體而言,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甚麼風景?恆春工商的蔡俊彥校長,不因校長身分而和孩子關係較遠;他是學生的大朋友,學生中午肚子餓沒有飯吃,蔡校長會告訴他「中午到辦公室來,桌上有便當可以給你」。如此「親民」的校長,藉由與學生的直接互動,如何影響學校?

 

蔡校長回到偏鄉 落實教育理想

 

恆春工商的蔡校長,出身老師世家,對他而言,當老師就是一件命定的事情。任教第一年即到中山工商任職,接著,他轉到澎湖、屏東高工、臺東體中任教,歷經教師、教務主任、校長不同職位,最後因照顧父母,又回到中山工商。但是,校長心中仍對教育有盼望,想要自己經營一間學校,所以三年前參加校長甄選,回到恆春工商來,落實內心對教育的理想。對校長來說,所謂的理想,是指能將自己的意志貫徹在一間學校中,改變學校,讓學校變得更不一樣,也是他成就感來源。

 

重視學生、讓學生被在乎 成為校園改變的契機

 

蔡校長說,在恆春工商的三年,孩子給他最大的回饋就是感受到「校長是重視他們的」。師長的付出、關心都讓孩子更可能改變。雖然仍可能有偏差的行為,但學生會慢慢地改進,對他來說是為人師表最感動之處。蔡校長初來恆春工商時,一棟工科大樓的衛生環境亂成一團,六間廁所都是塗鴉,門也十分老舊,甚至破損。當時,校長決心要讓整治環境,於是使用兩百多萬讓六間廁所煥然一新。環境美化雖容易,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維持整潔」。一直到現在,該棟廁所環境都很整潔,其中的關鍵在,校長親自掃廁所,而且全校師生都能看見。孩子看見校長的行為,會說「您辛苦了」,也會主動幫忙維持環境整潔。

 

「當他們說您辛苦了,表示他們知

道你在做甚麼,而且他們也認同你。」

蔡校長侃侃而談,強調與孩子站在同一邊、替他著想能讓孩子知道「你重視

他」,孩子才有可能開始改變。

 

不只關照孩子,蔡校長動手策劃活化學校空間,並加強硬體建設,讓學校看起來不一樣。例如:更換設備音響,廣播系統優化、音樂系統升級;引進夜間路燈,進修部學生也能在黑夜中有燈伴隨;學校內興建咖啡廳,提供給餐飲科學生實習與教學;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宿舍翻新,讓師生有更好的生活空間。這一切有如大刀闊斧的改革,憑著校長的熱忱與堅持才可以做得到。

 

推動改變 首要尊重當地文化

 

蔡校長並非恆春人,與孩子相處時,除了從朋友角度去關心他,推行改變時,更要了解當地文化,並且尊重。即便是維持廁所整潔時,也必須注意當地的習慣。

 

蔡校長說,恆春半島固有的文化、聚落習慣是無法撼動的。不過,學生在學校裡就應該遵守規範,有菸蒂掉在馬桶中或地上時,當然要撿起來。校長「絕對不會用夾子去夾菸蒂」,相反的,他會用手一根一根撿起後,再拿刷子刷,或者請學生自己撿起來,還原該有的樣貌。慢慢的,學生看見菸蒂就會自己撿起來,並告訴校長說:「不用!校長我們來撿就好」。打掃廁所的工友向校長說,通馬桶、排除異物的狀況少了許多,這也表示學生的習慣正在改變。

 

唯有尊重與理解,搭配溝通與身體力行,許多改變得以發生。

 

蔡校長坦言,改變孩子的習慣並非艱難的事情,但是能維持更重要,否則效果有限。從主動撿垃圾來看,孩子已有十足的轉變。當孩子看到校長撿垃圾,還會說「校長,我幫你把垃圾拿去丟」。這也說明,學校的教育不只發生在課堂,也發生在日常的互動中。蔡校長與學生的互動,如酵母般,在校園中漸漸發酵。時間拉長後,也許改變不是那麼巨大,但是慢慢的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形塑孩子的人格。

 

「我相信你們做得到」 換來互信與改變

 

蔡校長對這些偏鄉孩子全然的信任,來自熱忱。讓熱忱持久的秘訣是貫徹始終的「相信」,一直到現在,只要校長拿起麥克風,孩子就會安靜。「我只要拿起麥克風,底下的孩子就會安靜。而我也常告訴他們『我相信你們一定做得到』。」也許處罰能讓孩子的行為立即見效,但並不能持久。蔡校長貫徹始終的信任,加以傾聽、同理,換來與孩子緊密且互信的關係。對孩子來說,校長不是那個斥責他們上課睡覺的人,而是會用微笑提醒他們「再努力一下」的師長。這樣的互動,有別於緊繃的師生關係,也是因為校長散發出的關愛,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

 

偏遠不能成為停滯的藉口

 

蔡校長坦言,希望這些偏鄉的孩子要有「我們沒有輸!」的骨氣,對自己要有信心,才能翻轉自己的未來。校長也希望學生的技職力可以帶起來,因此積極去爭取資源與產學合作的機會。例如:大金空調和臺積電基金會合作,帶恆春工商學生練習清潔與保養冷氣。如此職場能力培育,對偏鄉的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可是,一開始對方因為距離太遠,打算放棄來到恆春的。這時,校長說「大家常常考量的就是距離與方便,可是,如果是幫助這些地區的孩子,這些距離就不是問題。」此番話也打動對方,讓資源能打破地域限制,帶給孩子更多實作機會。

 

產學合作 讓孩子畢業具備職場力

 

為了讓孩子就學期間開始提升畢業後的職場力,恆春工商許多課程與業界合作,讓學生能早一步洞察未來的職場情況,也能將知識付諸實作,學以致用。

 

以觀光科來說,學校和墾丁國家公園合作,進行深度的人文導覽課程。學生不只要熟悉恆春半島的生態,能「解說」精彩的導覽,並能「應對」各種觀光客的問題,需要大量生態相關知識與瞭解。因此,導覽課程設計期許能深化學生在地文化與生態系統的認識,未來也能實際運用,提供有深度的旅遊導覽。

 

信任、翻轉、蛻變 經營三原則

 

「相信孩子,未來他會相信自己」是蔡校長的執著,藉由信任開啟與孩子談話、互動的開端,而校長的身教,影響孩子的生活態度——包含習慣、言語、舉止,即便只是堅持要維護環境、撿起菸蒂,每一天的累積都會是有價值的。對蔡校長而言,教育是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人才來培育,適才適所,激發學生的生命,翻轉偏鄉的限制,讓孩子擁有未來想像。

 

更重要的是,就像比馬龍效應所說,孩子的自尊心取決於他人如何看待他。當身旁的人認為他有能力做到,他的表現有可能更加傑出。蔡校長在與孩子溝通上,充分體現相信帶來的力量,這也更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有了認同,自信的花朵就會長出來,成為孩子蛻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