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文創松商」—打造「會想.會做.會賣」的技職人才

2022-05-25
2023-11-09

「國中時,我的導師跟我說:『瑞賓繼續加油!』就這樣而已,一句不經意的話,真的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松山家商張瑞賓校長,聊到走上教育之路的契機,有感而發。在他的教育信念裡,老師是給予孩子正確觀念的關鍵, 而「成為孩子的貴人」,是他一路以來的自我期許。

 

轉譯「文創」 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近年來聽到「文創」,可能會想到相關的詞像是商業行為、消費產品、近代社會文化等。但松山家商的學校新願景——「文創松商」,是將校本課程結合學校所在的自然環境、歷史人文,由師生共同探索在地資源,從「在地文化」吸收的知識與技能,經反覆實作,轉化為「生活的創意」,培養出終其一生可帶著走的能力。

 

為什麼「在地」對松商來說這麼重要呢?張校長認為,像是高職、社區型的高中,學生必須先認同學校與地方, 才容易有學習上的榮譽感。因此透過課程讓學生盡情探索學校周遭人文與自然文化,產生認同後凝聚師生的向心力, 自然而然可以提升學習品質。

 

而「創意」是任何場域都需要的能力!松山家商原為商業職業學校,近年發展納入了設計、外語、服務學群,而如何在跨領域的多元選修中發揮創意, 展現屬於松商學生的特質與能力,則是松商老師們不斷精進特色課程的動力。

 

張校長舉例,學校原有一個廢棄空間,一開始由室內設計科老師帶著同學,一起規劃空間運用,現在成為學生遊戲基地。這間「書會飛」故事屋歷經了三代的轉換,過程中曾與南港高工的學生一起合作,使得硬體設備更加完善;也有商管群的學生加入設計行列。除了用來辦活動、演講、專題發表,還成了公共參訪的打卡熱點,閒置空間在師生創意發想與「做中學」之下,有了新生命!

 

此外,學校規定學生在選修跨領課程時,必須真的踏出自己的專業領域, 像是商管學生很喜歡選修室內設計科的皮雕、木工等實作課;設計科、外語科的學生也能選擇理財、行銷等商業課程,多練習說得一口好故事的能力,學習經營、行銷自己的產品,培養真正的跨域通才。

 

而為了讓「文創松商」的願景, 能更具體實踐在教學裡,松山家商目前正規劃一門給高一的課程——「松商斈」,此課程也被定位為「地方學」, 透過專題製作,讓學生從校訂必修了解信義區的自然環境、歷史人文及在地宮廟信仰,提升對學校在地的認同感。

 

營造閱讀風氣 培養人文關懷與自我反思

 

松山家商的學生除了要「會想」(創意思考),「會做」(動手實作),也要「會賣」,即是擁有溝通行銷的能力。語言能力的厚度與大眾溝通的藝術,皆可從閱讀學習而來,松商從創校至今, 一直致力推行閱讀活動,「閱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習慣,就跟運動一樣,你習慣閱讀之後,孩子不會一直沈浸在滑手機,有空就會想唸。」張校長說。

 

學校為了吸引學生踏入圖書館,曾舉辦過借書送金莎、想看哪些書就在聖誕樹寫下心願、百本閱讀護照等活動, 也有與「青春博客來閱讀平臺」合作(前身為三魚網),松商學生投稿至平臺的數量豐碩有成。然而,所有閱讀扎根的成果裡,最令人感動的,是學生不僅透過閱讀豐富自我內涵,還成立了寒、暑假閱讀營隊,到全臺高需求地區,帶家扶中心的小小孩閱讀。

 

「這些營隊課程都是學生自己規劃的,其實過程中收穫最多的是我們的學生。」校長提及松商學生從閱讀中獲得的成長,語氣中有滿滿的感動。「他們學習付出、面對夥伴之間的衝突,到後來是大手牽小手,由前面的學長姐帶學弟妹,一起完成活動。」原來閱讀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習慣的養成、眼界的開展,也可以是一種與人情感交流的媒介,同時學生在帶領營隊、陪伴過程中, 也反思自身能力與特質,更能謙卑地知道自己何以不足、或是找到興趣之所在。

 

高中技職學校邁向素養導向學習之路

 

張校長和與談人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的黃淳亮秘書長紛紛提到,高職課程本身就是專業、特色課程,因此一〇八課綱的多元選修其實早在高職裡蓬勃開展。對松商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歷程檔案偏向多元選修、具實作經驗的成果展現,而非國、英、數等基礎課程,學校從旁協助的只有模板與示範。不過校長表示,這群面臨就業或升學選擇的高職孩子,自主意識強,對自己三年來累積的專業有信心,較能建構出表現自己專業特色的歷程檔案。

 

只是,兩位與談人也緩緩點出他們對於新課綱的隱憂,儘管素養導向教學開始於各學齡階段推行,但國中銜接上高中、高職,採取的仍是會考制度,而制度仍深深影響家長與孩子的學習心態與選擇,因此現階段如何調整國、高中的銜接方式,應是教育工作者及政府部門需加速改變的方向。

 

另一方面,張校長深深地感觸與提醒,他認為目前的技職教育,應該要重拾「記憶」與「重複練習」的重要性, 「要成為精熟的人,Master Learning 很簡單,就是一直練習、熟能生巧、庖丁解牛,就這樣而已。」張校長侃侃而談。儘管創新與創意是未來人才必備的能力,但一個新觀念、新技能沒有扎根, 很快就會遺失。校長進一步指出,如果學生在高中、職畢業後,決定先去社會好好歷練一下,再回來繼續深造,也不失為精進軟、硬實力的方法,而這也仰賴社會與企業給予年輕人闖蕩的機會。透過訪談,感受到張瑞賓校長真誠的性格以及他對教育的熱忱,松山家商在張校長的帶領下,發展出十分接地氣的實務課程,讓師生都能實踐「做中學」,也讓在地社區的資源與民眾,能納入學習共同圈,一起培養「會想・會做・會賣」的松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