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科學實作最前線 麗山的教育哲學

2022-07-05
2023-11-09

麗山高中於2000 年開始正式招生,是全臺灣第一所以科學教育為發展重點之學校。近年來配合教育部的各項專案,並因應新課綱的變革,將學校定位為「國際化優質科學高中」,志在培養學生具備「科學力」、「築夢力」、「跨界力」、「公民力」,成為「會思考、有教養、有能力、具國際觀」的麗山人。雖然麗山校史不長,但憑藉著校內齊全的設備,以及全體教師的努力,麗山走過篳路藍縷的時期,培養出新一代科學人才。

 

麗山高中現任校長柯明樹於2015年接任,起初校長因為認同麗山的辦校理念而前來應徵,之後便於學校服務,歷任數學老師、教務主任等職務,也曾多次帶領學生參加科展,迄今已近20年。校長秉持著「實用」的教育哲學,認為學生在校所學應與生活有所連結,並作為處事判斷的基石,因此教育應當是為了適應未來而存在,而非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這樣的理念一直深植於柯校長的心中,並將之發揮於麗山。

 

銘刻在校園DNA 中的科學精神

 

麗山高中在籌辦之初,創辦者們欲將之打造為一所「全國性的科學菁英高中」,將招生的範圍擴及全國,意圖仿照韓國的科學高中,納入各地的菁英學生,使其彼此砥礪以求更高的學習成就。然而經過招生前夕的數次政策討論,皆認為過早專精於單一面向的學習,將有礙學生多元發展,最後仍決定取消此科學人才招募專案,改作一般的地區性招生,回歸一般高中選才方式。即便如此,校長認為學校籌建之初,為服膺科學菁英中心所規劃打造的校園環境,實屬科學教育發展上的重要優勢,例如一個班級30 人的小班編制、校內精心規劃的實驗設備、校園多元豐富的生態環境等,在在使麗山成為有利於發展自然科學教育的場域。

 

創校初期著重於發展自然科學的麗山,因受招生方式的牽制,所招募學子亦有不少傾心於人文發展者;為滿足學生多元展能,麗山決定擴大解釋「科學」二字:並不是只有自然科學稱作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也都是一種科學。同時,麗山帶給學生的並不僅止於科學知識的傳授,更講求學生以科學的方法、涵養與素養來學習。於此目標下,校方在課程規劃上以實作為重點,開設以主題式探究為核心的專題課程;自然科學方面透過科展、實驗課進行實作,人文科學方面則以問卷調查、文獻分析與訪談等進行實作,藉此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照顧到各種面向的學生,讓學生適性發展,成就自我,以達到終身學習。

 

四力並行 建構築夢資本

 

校長認為,所謂科學並不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科學方法應該要能和生活有所連結,也可用以處事判斷。因此科學教育不只侷限在自然科學中,也能擴展到其他領域。近年來課綱變革創新,為了因應變局,麗山訂下了「科學力」、「築夢力」、「跨界力」、「公民力」四力作為學校的學生圖像。「科學力」即學生的科學、分析與實作的能力;「築夢力」旨在提升學生對自我的認識,讓學生了解何謂夢想,並積攢逐夢的資本;「跨界力」則強調學生的行動力,大多數課程僅強調跨領域學習,而麗山所追求的跨界力則需要更進一步深究的能力,無論在語言、資訊掌握的能力上都必須有所提升,才能跨出原先所學,且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最後是「公民力」,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全球公民,並具備環境關懷與國際交流的能力。

 

這四種能力為麗山的師生帶來了非常明確的目標,柯校長表示新課綱與舊課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各種特色選修課程,但是很多學校的特色課程礙於改制之初尚無經驗,多半還是呈現點狀分布,沒有系統與目標。這樣的課程不易有長久規劃,較容易失焦,學生也就難以正確選擇自己所想要的課程。所以麗山特地選出上述這「四力」作為學校課程核心,定錨老師設定課程的方向,成為課程目標,如此,學生與老師都能清楚地在航道上運行。例如,高一特色選修課程中的生物探索課程,帶領學生觀察校內的蜘蛛,並研究蜘蛛網容易形成的原因,並從中找到容易清除蜘蛛網的方法,親手製作清掃道具,最後驗證成果。這就是將科學方法融入生活中,改善生活的實例。而高二「商業經濟環境」的選修課程,課程內容帶領學生了解經濟環境與政府、企業的互動,並以世界各地的經濟環境當作範例來教學,藉此培養學生宏觀的視野,具備國際趨勢洞察力。

 

面對新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麗山很有自己的見解,並有明確的系統與分工。認為素養強調三個面向:知識面、能力面、態度面,而核心素養實行的難題在於現今的教育仍以升學為依歸,部定必修課程壟罩在進度壓力之下,師生較難有時間與空間真正落實核心素養養成。因而麗山將學校的課程進行分工,分別承擔這三個面向。知識面交由部定課程,學生專心汲取升學所需的知識;能力面則透過校內特色選修課程來實踐;態度面則經由自主學習時間養成。在明確的分工之下,整體課程的架構不僅符合核心素養面向,更能回應親師生在升學上的期待。

 

循序漸進 鋒芒自露

 

麗山在課程規劃上確實獨樹一幟,為了確保學生在選擇選修課程之前都先了解自我定向,在高一上學期學校會先安排每週三小時的「探索課程」,六週便可修完一個學分(18 節課為1 學分)。換言之,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高一上學期就完成體驗至少兩個領域的探索課程,對高一下學期的專題研究選擇有相當大的助益。高一下學期的「專題研究」課程,學生依興趣選擇自己的研究主題,並在高二上學期完成作品。緊接著高二下學期再次進行分流,有意深究的學生可繼續修習;喜於趣味式學習的學生,也有遊戲科學、生活應用等實用的課程可以選擇。整體上來說,麗山的選修課程規劃十分完整,盡力追求「尊重多元適性發展,成就每一個孩子」為終極目標。

 

面對新課綱,麗山就原先的科學實驗教學基礎,在第61 屆全國科展上以「週期性變化磁場對複合磁體磁浮特性的影響」為主題,勇奪第一名佳績。談到科展的成功,校長認為這是由於麗山從不把競賽成績當作第一目標,也不挑選特別優秀的學生來培養參賽。雖然以選手培訓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競賽成績,但卻也無形地增加學生壓力,同時又可能抹殺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因此麗山鼓勵學生專注投入在學校各項專題課程中,再從中挑選優良作品參賽。由於每個人、每個項目都可能參加競賽,教師在設計課程上也必須不斷精進,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在教學相長、精益求精的優良氣氛帶動下,對校內整體教學風氣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

 

麗山走出去 世界帶進來

 

麗山在創校前幾年間雖致力於經營特色課程,教師也積極自編教材與設計課程,但由於未能成為以科學人才為特色招生的學校,在學校經費上,特色課程難以為繼,例如原先十分有特色的HASSE 課程,是國內少有的太空教育課程,卻也因為經費不足而暫停辦理。直到學校開始於科展、奧林匹亞等項目上嶄露頭角,同時積極爭取教育部、縣市教育局推行的各項補助計畫,麗山高中才得以一展長才。

 

校長明言,自己在麗山服務近20年,一路上看著麗山披荊斬棘、步步為營、成長茁壯,如今交由自己掌舵,定會繼續帶領麗山前行。麗山雖然屬於十分年輕的學校,但第一屆畢業的校友已然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中流砥柱,期盼更多麗山學子帶著國際視野邁出步伐,舉起尊重多元文化的旗幟,成為感性理性兼備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