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帶領孩子走讀家鄉!豐厚雙翼飛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2022-05-26
2023-11-09

林園高中(以下簡稱林中)創立於民國24 年,是一所完全中學。林園區位處高雄市最南端,處於山海河的懷抱當中,早期以漁業為主,十大建設時發展石化產業成為化工重鎮。承襲此悠久歷史脈絡之下,林中得天獨厚匯集深遠的人文脈絡,同時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引導學子對內能了解家鄉在地關懷、培養鄉土情懷,對外則能接軌國際、促進交流,發展多元特色、培育適性創新的學習力,打造出「關懷、優質、創新、國際」的海洋學園。

 

設課完善中油專班 創教育、企業、地方三贏

 

林園地區是國內重要的石化工業區,遍布化學工廠,而全球百大國營企業的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是林園化工廠的最大原料供應商。林中產學專班與中油合作開設「中油產學合作專班」,平日課程與一般高中相同,但暑假需至中油進行產業見習共6 週。畢業後每班甄試錄取至少十名孩子進入中油工作,福利、進修皆比照正式員工,且該班國立大學率取率達78%,未來孩子若就讀大學相關科系且申請到中油獎學金時,也同樣能申請任職中油工程師。此外,中油專班在獎學金機制上也令人稱羨:每學期班上前十名孩子可領六千元,中低收家境的孩子還可另外獲得每月三千元補助,且為期三年。

 

中油產學專班在這樣的獎勵機制下,配合完善的課程設計,成功提高家長把孩子送來就學的意願。黃碧惠校長表示,孩子在經過三年努力後,學力程度一路往上爬,因此在參加中油新進人員甄試時,成績還比外面的大學生還高。目前已累積逾六十位孩子擔任中油員工,進入中油的職場表現也非常好,就連中油執行長也非常讚賞。現今也有不少中油專班的孩子考上政大、成大、臺師大等名校卻沒有去讀,直接進到中油工作,因為中油另外提供邊上班、邊進修的管道,讓孩子繼續攻讀大學與研究所。

 

教務主任陳怡仁說,在學校的培育之下,中油班孩子透過一連串課程連接起對林園家鄉的認同,而且中油屬於全球前百大國營公司,其薪資、福利相對也較為優渥,兩相配合是很好的合作。在中油班課程規劃上,將職前訓練活動安排於寒暑假,並不影響孩子在校原有的課程規劃;每年也會安排高二生進行產業參訪,惟近年遇疫情,國外參訪不得不先暫停,但仍持續進行國內參訪,曾赴臺塑和長春集團參觀。陳主任說,孩子若沒有實地參訪,對石化產業可能還停留在髒兮兮、危險、爆炸等負面印象,但在實際走踏中油、長春集團後,才知道裡面的設置乾淨的如同Google 辦公室,在一般就業市場的薪資程度也是屬於中高階級,和孩子原本的想像是不一樣的。

 

多方攜手打造國際教育: 四校聯盟、雙聯學制

 

致力打造國際教育之學習環境,林中聯手仁武、文山、瑞祥三所高中,以完全中學「六年一貫」規劃課程特色,組織共享教學資源的四校聯盟,深化國中部雙語課程、成立高中部國際專班,齊心拉升高雄學子的英語力及國際力。陳主任說,越早啟發孩子第二外語能力,他們的接受度就會越高,更能深化英文的「聽」與「說」技能。在四校成立國際專班聯盟後,林中的國際專班平均每週都有至少四節課程是由外籍老師教學。黃校長也說,希望打造出自然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看到人就可以開口說英文,而非僅限於課本背誦。

 

林中不只是四校聯盟成員,也和文藻大學合作策略聯盟,除了開設英文,也有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元選修課程,刺激孩子多國的語言力。黃校長說,學校也導入大學端的外籍生資源融入課程設計,促進大學生跟林中孩子多國文化交流,了解彼此文化差異,進而能學會多元文化尊重,「我們是從零開始做國際教育,更加體認到要『盡早執行』,而且要做就要走在最前面,不要等人家都做好才要跟著走,永遠比別人慢一步」。林中早在全國推國際教育、雙語教育之前,就在努力開拓這塊領域。

 

林中國際專班與美國威斯康辛州箴言中學辦理雙聯學制,開設全英授課的大學AP 課程,多元選修課程亦將全英語授課,透過完善的課程設計,不只能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英語力,畢業後也能取得本校與美國中學的雙學位文憑,同時可申請美國大學。陳主任說, 雙聯學制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很不同、很棒的學習管道跟體驗,對於未來有計畫至國外就讀大學的孩子更是有幫助。

 

黃校長說,雙聯班的孩子其實很辛苦,不是只有多花點錢就能拿到畢業證書這麼簡單,他們的課程都是滿的,物理、微積分通通都有,學期中也要兼顧其他課堂進度,必須修習到一定的學分才能取得雙學位文憑,「培養語言不能慢,學校努力從現在開始做,等到十年、二十年後,孩子就會比較有競爭力」。

 

「根就在林園」 讓孩子真正走入家鄉

 

黃校長表示,「孩子的根就在林園,就地取材實踐在地關懷是本,但面對網路無國界的全球化趨勢,學校不能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教育思維,當Metaverse(元宇宙) 的時代在未來可能出現時,我們現在就必須幫孩子架設好學習的骨架與環境,從科技創新走到SDGs,培育孩子成為有國際視野並兼具多元創新能力的學習者。這也是本校「關懷、創新、優質、國際」的學校願景理念。

 

由地理、數學、英文等教師跨領域共備的校訂必修,上學期為「林園抱報」課程,引領孩子深度走入地方社區踏查與走讀,透過觀察、訪查、聚焦問題、問卷調查等學術學習,真正理解當地困境及問題;而下學期的「林園專題研究」課程,則是依據先前所學的基礎學識及社區問題,向下鑽研探究,並思考解決方案、實際行動。

 

陳主任說,課程最大收獲是孩子跟社區的連結更緊密,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認為長者不想出門的主因是行動不便,所以設計出適合外出的行動載具,但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沒有熟識的朋友可以交流,與原本的想像落差很大。這門課從頭到尾深度培養探討問題的能力,孩子不只是到社區走馬看花,而是真正去發現社區的問題在哪裡。黃校長則表示,孩子用多元的方式呈現成果,有的用微電影,有的是海報,有的則是深度報導,看到都讓人很感動,覺得這門課程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林中校訂必修課程領導並培養孩子對在地的鄉土情懷與「根本」認同,同樣難能可貴的是擁有一步一腳印走踏社區的行動力。課程設計透過專題的探究與實作,厚植探究實作與學術研究的終身能力,也符應一〇八課綱所提倡的終極目標。

 

海洋、在地、科技三合一 探索林園之美

 

陳主任說,林園地區坐落於山海河交界,盤點林中的在地資源和特色,與海洋密不可分,先辦理多元選修讓師生去做社區走讀、認識在地人文環境後,開始慢慢拓展海洋元素,孩子曾產出以海巡媽祖為主題的繪本成果,整個過程中,孩子除了要收集相關文史資料外,還要將資料轉換成合適的文稿,再依文稿設計並畫出動人的圖片,是個很難得且無中生有的創作學習體驗。參加過媽祖海巡繞境的黃校長指出,經媽祖認同的漁船匯集一地齊放煙火,那畫面非常漂亮、壯觀,所以我們汲取在地宗教習俗特色融入課程設計,引領美術班孩子實地訪查、設計作品,看見林園之美。

 

陳主任補充道,我們不是為了海洋而海洋,只是以在地環境特色出發,很自然地延伸課程內容到海洋議題。林園海洋濕地公園住著國內唯一唾手可觸摸的「仙后水母」,又稱「倒立水母」, 牠們常以觸手朝上、傘頂在下的方式與海藻共生進行光合作用,是一種生長在淡海水交界,十分獨特的物種。孩子將水母養在學校裡,當作國中、高中部的科展主題及專題研究,放假時都會來為水母換水,也遠端監控生命狀態。除此之外,林中也合作紅樹林保育學會,以資源共享方式開設直播課程、研究生態,提升孩子的探究能力。一開始從學會得到比較多資訊協助,至今狀況已相反,主要由師生學術研究成果反向提供資訊。

 

林中以六年一貫的方式進行海洋教育,孩子在國中階段就開始實踐在地踏查,結合社區、海洋、文化三核心。黃校長說,本校課程導入AIoT 物聯網領域,帶孩子學習做環境探測與科學探究,充分結合海洋教育、在地文學,讓AI 智慧融入農法教育。另外,像林園洋蔥今年收成很好,孩子就去開發人工智慧洋蔥除草機,可以只去除雜草而不拔洋蔥,這都是孩子的創意點子,加上黃校長會從旁協尋資源協助孩子深耕專題,大家都十分樂在其中。

 

「林園女兒」回歸母校 給予孩子自信、資源和未來

 

林中從在地文化、鄉土教育出發, 結合生物科技、自然領域、人文社會等,整合在地資源,一路從國中連貫到高中教育,讓孩子擁有全方位且深度的學習。

 

黃校長正是在地林園人,同樣也畢業於林園中學,更能感同身受孩子的學習狀況。因林園位處較偏封閉性的區域,為增加外界刺激,黃校長更堅定地把資源引進學校,如國際教育、雙語教育等等。在觀摩他校的教學經驗後, 黃校長說,回到林中後,更加期盼在孩子學習過程培養自信心,因為自己曾在交流過程中,第一句話就對外國人說" I’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 對方回" No! You speak well. very good! "聽到後就突然信心大增,也領悟到在教育上鼓勵別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把正向鼓勵放到自己的教育哲學裡。

 

針對林中未來展望,黃校長表示,在硬體設備上,學校已經爭取到蓋圖資大樓的經費,未來將提供給學生更好的閱讀實作與討論的空間;在課程上,鼓勵老師專業持續成長,偕同老師在教學上繼續打拼,不管在教學環境或學生學習上都秉持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行政與師生大家齊心努力,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回歸到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豐厚孩子的羽翼,期望他們都能朝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快樂、自信地奮力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