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給予孩子多元「觸角」試探 規劃發光發熱的生涯

2020-06-01
2023-11-09

北市立永平高中 劉淑芬校長


"不給孩子們框架,讓其有機會去探索,以及自主發展所長。而家長要學會尊重、鼓勵,讓孩子們不做「第一」,而是成就「唯一」。"




啟動完整生涯規劃課程學校

即是滿滿的大平台


生涯規劃是 12 年國教重要的議題,在國小和國中階段是採取融入各領域課程中。而在高中階段(含技術型高中、綜合型高中)是透過綜合活動的生涯規劃「顯性」課程活動,包括認識自我、認識工作世界等外,同時也透過「隱性」課程活動,促進孩子規劃往後生涯,期待孩子們在大學可以充分發揮自我。


劉校長提出自家學校(新北市永平高中)有關生涯規劃顯性課程上,學生在高一部分是學習如何訂定未來志向、目標等相關規劃。而擔任生涯規劃教師除了教學專業外,在生涯規劃的指導都具豐富經歷,從許多畢業生口中常收到的回饋是學校在生涯規劃上給予孩子非常大的啟發性。


在隱性課程部分,劉校長如數家珍地表示,學校從高一到高三安排「多元學習體驗課程」,透過這些多元課程管道,期待孩子的觸角能觸及到更多面向。舉例,學校高一時,開設與大學程度的 AP 課程(進階先修課程),期待透過 AP 課程讓孩子清楚自己選擇就讀類組的內涵外,並能正確選擇適合自己類組進行學習,裨益未來更能順利和大學接軌。


在高二階段,則安排「大學參訪」活動。高二教師針對學生未來就讀意象進行規劃,並帶著學生到大學實際聆聽教授對該科系的導覽與課程體驗, 讓孩子身歷其境,自我評估是否適合該科系。此外, 劉校長更是整合許許多多社會資源,例如舉辦「大師開講」,邀請產業端、大學端等各領域專業頂尖人士到校專題講座的深入分享,促進孩子對未來想就讀專業領域理解和嚮往。


更值得一提是永平高中的「瓦瑤溝─溪州川流學」校訂必修課程。此課程是須許多師資協同教學的跨領域統整課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劉校長說明此課程是素養導向的,讓學生充分應用其在學校所學的學科知識外,更強調行動實踐。劉校長回憶道,參與此課程有位個性害羞、較缺乏自信的學生,針對學校旁邊的瓦瑤溝改善提案進行公開發表,嘗試提出自己的想法。該生主動到大學、永和社區大學旁聽課程外,最後還擔任起社區的導覽員。因此,在課程需要高度參與歷程中,孩子認識到自己擁有許多等待萌芽的潛力,進而激發他在生涯規劃上的更多想法。



找出心之所向 高中學習歷程聚焦做


生涯規劃就是自我不斷試探和反思的歷程。一步一腳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而這痕跡就是孩子的「學習歷程檔案」。而目前新課綱推動中,在高中和大學的銜接上,「學習歷程檔案」佔著舉足輕重地位,其主要強化和補足傳統筆試無法呈現的學習結果。劉校長特別叮嚀在製作相關學習紀錄時, 要聚焦在未來想就讀的大學科系,並在高中階段逐漸累積在該領域的學習成果。對於學校該如何提供學習機會,劉校長如此譬喻,「學校是一個平台, 讓不同的資源挹注進來,無論是產業端、社區端或大學端的資源,我們都會善加運用,並提供讓學生們做選擇。」


總結而言,對於多元學習與生涯規劃,學校提供豐富的觸角與課程教學活動,學生在高一時便得到專業指導、觸發心中的好奇心,尋找自我興趣與性向所在,同時間也了解自己偏愛的科系於未來發展的可能。



分享自身「驚艷」的經驗

放手讓孩子做得更好


劉校長透過自身經驗,放手讓孩子做得更好。首先,以學校的姊妹校之一的德國文特瑞德中學(GymnasiumUnterrieden) 為例。進入文特瑞德中學的生物課進行學習交流,在講台授課教師竟然是半年前來永平高中交換學生,真正的老師則只是旁邊協同指導。課程中用全英語來教授蜜蜂的構造外,並找來德國各地的蜂蜜,讓同學們沾在吐司上品嚐, 用味覺感受不同蜂蜜的甜度。


此外,安排在學校旁邊的養蜂場舉行校外教學活動,讓永平高中的師生穿上保護衣物,一塊體驗釀蜜活動,結束後再帶回教室回饋彼此的心得。此案例讓劉校長震撼的是,這些體驗、實作與探索的課程設計,全權皆由學生規劃,老師則完全信任學生可以把這堂課程教好。


劉校長再以自家姪女舉例,她是一位愛打高爾夫球的女孩。她的父親為了支持女兒,把工作辭去, 專心帶女兒練習、四處征戰。在 2018 年參加美國全世界青少年公開賽獲得世界冠軍時,柏克萊大學與哈佛大學當場表明要簽下她,並承諾給予四年的全額獎學金。劉校長從中發現,原來國外重視單一成功的機會,但臺灣卻強調七大領域八大科,重視全才,結果反而什麼都學不好。談到這邊,劉校長懇切地期盼,臺灣教育能尊重孩子單一領域成功的可能性,讓孩子在他喜歡的領域及早發展學習。



讓孩子贏在終點 不怕輸在起跑點


生涯規劃是必須從小時候自我探索開始。劉校長希望現在就讀幼稚園、國小階段的家長建議,別因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給予過量的知識與技術,容易造成孩子難以消化進而厭學。「我們不見得要一次灌輸孩子太多知識,應該要思考如何啟發孩子在知識、技能、態度和實作的興趣,教導他們學習的方法,讓將來的學習不侷限。」


良好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同心協力,劉校長從教育實務觀點建議臺灣家長跳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迷思。對孩子過大的期待,等同給予過大的壓力,這對孩子的成長並非有益。家長應該從欣賞、尊重並包容孩子的選擇,多多陪伴、主動關心孩子,給予孩子多方面生涯體驗的機會。


所以,別太早給孩子定向,因一個人能跟成功更接近,通常是他走了自己喜歡的路。孩子的發展擁有無限可能,做為家長應該鼓勵他們「要做唯一,不要做第一」。許多家長往往因為不理解,便限制了孩子發展、抹殺孩子興趣,「給予孩子更多揮灑學習的空間,便能在熱愛的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生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