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培養孩子美學素養心法─ 從日常生活認識「美」

2020-06-02
2023-11-09

新北市立中和高中 吳嘉珮老師



"美感的培養不是只有畫畫,所以我不教畫畫的。這是我美術課的第一堂跟學生說的話,我不教你們畫畫,我培養的是你們對於美感的態度。"

破除標準學科框架找回與生俱來的美感


關於美感素養,新北市立中和高中的美術老師吳嘉珮認為每個人的心中對「美」本身都有一定程度的嚮往與追求,透過眼睛、感官來發現探索、觀察,從中判斷什麼東西是美或不美。小朋友與生俱來都會畫畫,在沒有給他任何批評的情況下,他們都會創作,同時也會選擇自己覺得美麗的東西,感動時會唱歌、高興時會跳舞,這些就是所謂對美感的追求。


她舉了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例如男生,會想要娶一個漂亮的老婆;若是女生,會想要嫁給一位帥哥。或是與別人約會時也會注重自己的穿著,女孩可能會化妝、染頭髮,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些都是美的追求。若是將「美」的概念擴大一些,到我們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在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使用的物件都具有質感,那麼在視覺及五感的體驗上都會更加提升。


在臺灣,家長會因為升學制度對於孩子有所要求,大部分的孩子經歷許多追求標準答案的學科洗禮,導致已經對「美」產生無感。因為孩子們覺得生活中,有著完全達不到對於「成績」的追求,進一步產生否定自己,並認為美術、音樂這類考試不會考的科目不要再來「干擾」自己。孩子因為無多餘的時間探索關於「美」的事物,就將感受「美」的感官關起來。而在新課綱總綱中,美感素養是強調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但是,更簡潔有力地說:「美感素養就是自己追求卓越,以及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因此,吳老師作為站在藝術教育第一現場的教師,希望能夠透過美感的引導活動、手作等,讓孩子再次打開他們的感官。



從生活周遭出發重新定義美感教育


吳老師在美感教育的課程中都先不談藝術創作與鑑賞,而是回歸到人本質的追求,強調從生活周遭進行觀察。舉例來說,在高中階段學生們最有興趣的就是穿著打扮,因此透過觀察紀錄自己的穿著, 並嘗試多參考別人的穿搭,再去改變它,去改變目前覺得不美的現狀。同時,吳老師也表達美感教育不是只有言教而已,身教、境教等潛在課程也會影響孩子,因此,吳老師教學時都很在意自己的穿著、自己的舉動外,以及教室布置等,因為這些元素均為傳遞美感的境教,當引發孩子好奇心並主動詢問時,這就已經達到教育預期目標,此比死板的講述式教學的成效好多了。


此外,吳老師也提供另一種美感教學,就是「美感旅行」。讓孩子們接觸臺灣本土美麗的人、事、物,鼓勵孩子們用眼觀察,再自己發揮行動實踐精神走出去欣賞。舉例來說,吳老師在寒暑假會有個作業,請孩子們去參觀任何一個美術館的展覽,找出一個美麗的空間並且臉書打卡,拍幾張美麗的照片放在臉書上,並寫幾句心得感想。


總結來說,美不一定要花大錢才能接近,這樣會讓人覺得美有距離感。美其實就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應該要就現狀去觀察,就可以發現美。我們只要改變我們的觀念,用不同的方式讓生活的環境變美,當孩子生命中有更多的「美」進入,他們的美感素養也可從中提升。培養一個孩子的美感,就如同培養各種能力一樣,讓他從不斷接觸與認識中建構成形,不要因為我們的迷思而限制孩子發揮自身潛能。





#美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