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從科學素養學習,用正確方法、 積極態度解決生活問題

2020-06-01
2023-11-09

臺北市立麗山高中 柯明樹校長


「部定課程」 加上系統規劃「校訂課程」有效培育具核心素養未來人才


科學素養包括科學概念、科學本質、科學與人文關係、科學與社會關係、科學與科技差異、研究倫理等。柯校長指出臺灣科學素養薄弱是因臺灣教育仍然受限於家長過度重視社會價值與考試,導致學生與家長侷限於科學知識的獲取,忽略將中間知識產生的歷程。


在新課綱的素養導向教育中,包括知識面、能力面與態度面等三個方面。傳統舊課綱比較偏向知識面,但從新的自然科學領綱可以發現學習內容條目依然眾多,代表學習知識量大。而素養導向教學是強調歷程模式,包括探究式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等較為費時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要思考如何避免教學進度和時程讓教師只是單純講授科學知識, 而非真正幫助學生中間科學知識產生、建構的教學歷程。


柯校長本身是理工人,教授數學領域。因此, 柯校長認為目前新課綱課程有著「解構」本質,換句話說就是新課綱可以不受傳統學科概念的限制, 例如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甚至部定必修的探究與實作,皆可以重新規劃。學校在校訂課程的課程規劃上,應該有系統地去搭配原本的部定必修課程, 補充部定課程的不足,例如學校可運用彈性學習、團體活動時間等,進行特色課程活動安排,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素養層次。


在部定課程受到限制,難以落實素養能力面與態度面的情況下,柯校長建議學校可以在校訂課程( 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彈性學習、團體活動 ) 有系統與部定課程進行結合。而學生在校訂課程應該好好努力學習,以充實和提升自己的素養。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學會運用正確方法、展現積極態度面對生活問題


在麗山高中,除部定課程學習外,學校整體課程計畫依據課綱架構,在校訂必修有著「專題研究課程」。專題研究課程培養學生的能力面,課程必須引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與假設確定、資料搜尋、研究儀器的學習操作、資料分析、研究論證、到最後成果發表。「專題研究課程」這樣一系列強調「能力」養成、「態度」涵化,就是學校的校訂必修課程或多元選修課程實踐,以補足部定課程龐大的知識量,造成老師偏重知識的傳授的現象。


柯校長強調「專題研究課程」本身就是科學素養的展現。而科學素養的真正本質,是跟生活、社會、新科技脈絡結合的,而非普遍大眾對科學意涵的狹隘解釋,僅聚焦在自然科學。所以,強調科學素養的時候,更要把社會科學的概念概括進來。綜上所述,在討論科學素養時,理應包括我們對科學的態度與科學方法,而在專題研究課程就是強調方法。在麗山高中的全體學生都要做專題,在自然科學領域與社會科學領域做的專題面向就不一樣。


自然科學的常用方法會用實驗設計、儀器或軟體操作進行建模等,去發現探討、分析一些問題。可是社會科學會使用問卷法,來做社會科學領域的探究。



素養就是「知行合一」、「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新課綱強調素養培養,素養本身就是知識、能力、態度的集合。柯校長以中華文化解釋就是「知行合一」、「舉一反三」、「活讀書」的概念。本次新課綱修改比以往教育變革幅度大,主要是因應全球化、智能化的工業4.0時代趨勢,先進國家無不培養下一代創新、創造等未來能力,例如芬蘭、以色列等。


因此,柯校長再以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對素養特質給予新解,就是把素養當成是學生本身的反應,學生本身必須要有內化的能力。而不同於早期教育哲學思維「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現今新課綱突破概念:「成就每一位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因此學校現場要創造給學生舉一反三的機會,讓學生學習、嘗試舉一反三。



#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