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登入
學員登入
題庫體驗

開創專屬藍圖 澎水領航學子乘風破浪

2022-05-26
2023-11-09

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以下簡稱澎水)創立於民國十一年,今年一一一年將迎來百週年校慶,蘊含歷史悠久的校園風華,培育出不少優秀的海事水產職類專業人員。

 

澎水重視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精神, 孩子的專業技能更是普獲肯定。謝旻淵校長說,為能落實海洋教育精神並配合當地產業發展,澎水設置七群十科,教育部定義之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超過5 成,堪稱全國設海事水產類科最完整之高級中等學校。謝校長以有趣的聯想串接澎水多樣化的科別簡介,他說: 「若船舶離岸出海,甲板以上由航海科控制,甲板以下由輪機科維護,船舶出海需由航運管理科營運規劃,海上作業係以漁業科技術專精,考量有限漁業資源再由水產養殖科發揮養殖技術,最後更可由水產食品科進行水產食品加工作業,透過資訊科技、餐飲管理的包裝行銷有效培育一系列基礎產業人才。」

 

全臺設科最完整! 澎水深耕專業學識 培育跨域人才

 

為深耕孩子的學習,澎水積極規劃課程內容的專業深度,除了基礎學識授課,也輔以職場體驗活動、產學合作及各項競爭型計畫活動等銜接未來發展方向,而澎水現有的標準技術士技能檢定場也相當多元,共含有電腦軟體應用、網頁設計、烘焙食品、食品檢驗分析、水族養殖、機器腳踏車修護等十四項。

 

舉漁業科為例,謝校長說,原本的漁業教學是漁具漁法,但近海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爾後規劃課程加入休閒觀光漁業學習,跟澎湖知名旅遊業者晶翔號合作,帶孩子看見未來的產業動向, 例如租一艘船體驗夜釣小管,帶孩子走踏觀光行程、釣小管、捕龍蝦;另外, 其他課堂也到海上平臺體驗海菜種植、捕蟹等等,「除了學習技能知識,也要帶孩子了解產業端如何執行包裝觀光行程,讓課堂學習更趨於完善」。

 

致力打造專業多元的學習環境,澎水讓孩子在學習本科系之餘,也能選修別科的知識。教務主任顏嘉禾表示,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學校研擬多元選修及跨領域課程,並考量因地域受限開設群科及鼓勵同學多方發展,規劃各式彈性學習課程,亦期望學生主動自主完成學習,甚至引進大學或產業資源, 讓孩子選擇更多樣化。

 

謝校長舉例,以前我們曾結合綠能科技去發展風光互補,因為澎湖風大、太陽也大,所以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非常盛行,汽車科與輪機科的孩子可鑽研學識發展,另外透過風光互補的方式,又能結合養殖科的孩子發展「魚菜共生」,菜是以海洋特有高經濟價值植物海葡萄為主;讓風力發電跟魚菜共生概念融入課堂,以上三科的孩子也都做過相關專題。

 

拓展國際視野 陪伴新住民孩子回訪「媽媽故鄉」

 

澎水位處離島受地域限制,又在學科設計上有過半為產業特殊需求類科, 謝校長除積極推動技能訓練、產業接軌外,也致力於推動國際教育,將澎水打造成優質的精緻學校。謝校長表示,因為離島交通上的限制,我們知道教育資源、文化刺激相對不足,所以強化區域聯盟、引進資源,讓澎水學子突破地域限制接軌國際,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孩子,你在澎湖畢業,未來工作就一定會在澎湖嗎?」這是謝校長常問學生的問題。他說,有一部分孩子就會回答「要去臺灣」,所以我接著問說: 「那你以後不能去日本、韓國、瑞士、美國等地工作嗎?」孩子又再度陷入思考,我就說:「你現在學習,不要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澎湖就業。」謝校長希望透過這個提問,讓孩子去打破地域限制的思想,提高他們對國際的廣度。

 

為串接國際教育與新住民子女的家鄉溫情,澎水辦理新住民子女的國際教育計畫活動,攜手越南姊妹校、教育部等資源,讓新住民孩子回到媽媽的故鄉,體驗新南向的國際教育。謝校長說, 很多孩子自從出生後,就沒親眼看過外公、外婆,而且當我帶著孩子們回來臺灣後,發現他們的價值觀、態度、自信心各方面明顯改善很多。即使現在疫情嚴峻,但雙方仍舊透過視訊保持良好聯繫與互動,不只能讓孩子的愛傳遞給海外家人,也能在親情的牽線之下拓展國際視野、加深不同文化認知。

 

「溝通一定要具備語言能力」 培育英文素養不落後

 

針對2030 雙語國家政策,顏主任表示,其實澎水在去年曾申請雙語實驗班但是未通過,所以先行辦理「全英授課計畫」,由英文老師設計課程,規劃資訊科、餐飲科、養殖科以全英文方式授課。顏主任強調,既然政策入法,為達到提升孩子英文能力的目的,首先要穩健推動老師進修提升英語能力,除了日常英語會話,也可利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推行的專業英語課程,鼓勵老師提升自我,而且不僅是教師端,期望在課程教學、英語情境佈置、英語學習資源及相關的競賽活動進行全方位的配合, 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謝校長則說,雙語是近年的概念, 但是澎水的孩子早在先前就已經走在國際教育的海線上,因為他們在畢業前須通過必修實習課,每年都會踏上育英二號赴日韓進行海上訓練學習、體驗船員工作勤務等;目前雙語政策限制多,學校較難發揮,外師也因疫情而無法進到學校來,但是學校依舊會積極規劃雙語教育,如同顏主任提到的「全英授課計畫」課程,「想在國際上跟人家做溝通一定要具備語言能力,希望孩子至少擁有英文或第二外語的素養。」

 

技職教育難題:少子女化與產業趨勢

 

談及技職教育發展沿革,謝校長說,我國的技職教育在六〇年代起成長茁壯,歷經五十年精進改革享譽全球, 世界排名也相當的前面;而2008 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德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主要也是因為他們在技職教育方面做得好。另外,國內技職教育近十年受到少子化影響,有許多私校因招生拉警報而退場,對此,謝校長也說,猜測可能是因為教育政策或成本,所以在少子化的現象之下,推動技職教育更趨於嚴峻。

 

有鑑於此,顏主任也指出,近年孩子的升學管道多元豐富,若技職生選擇走向大學,卻沒在高職階段有完備的基礎養成,學習上恐會產生落差;而遠觀職場產業,需要的是職業學校培養畢業即能就業的專業,因此在教學上仰賴老師的課程設計,若教師端未跟上產業趨勢,教育內容也將受限於課程規劃,比較沒辦法給孩子更新且能適應工作的學習素養,這是目前所見的教育困境。

 

放棄企業大老闆前程 轉身投入教育「守護火苗」

 

謝校長分享,最近遇到一位孩子, 不愛讀書只想趕快畢業,但是在參加校內樂隊的過程中因報名澎湖縣賽得名, 甚至代表澎湖參賽,自信感油然而生, 加上指導老師的熏陶,從原本消極的「混一混畢業就好」,告訴我說要繼續升學、找尋人生目標,只因為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曾是全國技能競賽優勝選手的謝校長,也曾為國手代表臺灣出賽並榮獲銀牌。回憶起過去,謝校長說,在得名後回來就跑去師大唸書,因為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學不好考,所以當時透過這樣的管道去念二專或大學,當然也有很多國手選擇就業,現在都已經成為企業大老闆,不過自己依舊選擇繼續精進學識, 也在老師的鼓勵與栽培下投入教育工作,「只希望能將教育的火苗傳承下去, 期盼在教職路上繼續引導迷途方向的孩子們,這也是堅持至今的原因,期待下一代會更好、更傑出。」

 

以自身專業背景與豐富經驗,謝校長營造卓越校園,為澎水孩子打造得天獨厚的學習優勢,深耕專業學識、推動多元課程、串接國際教育,放棄業界高薪與大老闆頭銜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 深信謝校長能將教育信念的火苗傳遞到更遠的地方,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